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分析實驗室的中央,4具出土的古代乾屍緊緊地疊壓在一起。為進一步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態、服飾文化與文明程度,日前,來自中國絲綢博物館、吐魯番學研究院與吉林省博物院的十多位考古專家,對他們進行了一次“人衣分離手術”。
  漫長的揭取、修複過程
  雖說專家們對這樣的手術並不陌生,但這4具乾屍已嚴重腐朽,有些部位甚至風化成粉末狀,手術難度很大。為此,考古人員在手術前十多天就開始給這些乾屍進行術前準備,包括殺蟲、滅菌、吸塵和“去毒氣”等處理措施。為防止脆弱的衣物從乾屍身上剝離時破碎,術前一天,他們還對乾屍的衣服進行了回潮處理。吐魯番學研究院技術保護研究所副所長徐東良表示:衣服一旦破損,就意味著文物信息的流失,所以不能有絲毫的馬虎。
  考古人員先把壓在乾屍衣物上的腐朽骨頭抽出來,“防止骨頭把衣物扯爛。”徐東良說,然後他們再按表層衣服上的編號進行揭取。每揭取一個部位,還要對這個部位拍照、編號並記錄,並把揭取下來的衣物放進托盤,“第一層揭取完畢後,下麵每一層疊壓衣物都要這麼揭取”。3個小時後,4具乾屍身上的衣物終於被剝離下來,主要有:斗篷、長褲、絲質上衣、藍色絲巾、羊皮軟靴等。
  考古人員接下來對這些揭取下來的服裝進行除塵、清洗、修複還原等工作,進一步研究它們的經、緯線及織法,並按當時的染織技術和服飾文化,對乾屍身上缺失的部分進行修補。徐東良說,這個修複過程可能會很漫長,“4個技術人員至少要修複一年半的時間”。由於修複需要很多材料,他們初步估算,修複一套衣物至少也需要十餘萬元。
  為何進行“人衣分離術”
  在揭取乾屍身上的衣物時,考古人員還發現,乾屍雖然嚴重腐朽,但身上的衣物卻保存得很好,尤其是男性乾屍身上的彩色錦緞和華麗腰帶,女性乾屍身上的佩飾和腳上穿的羊皮軟靴。衣物既然在乾屍身上保存得較好,考古人員為何還要對它們進行“人衣分離術”呢?徐東良說,“再不脫下來,乾屍蘊藏的大量文物信息就會隨衣物腐朽全部消失”。
  考古人員通過對乾屍及衣物進行碳十四檢測後認定,這4具乾屍生活在距今2200年至2050年前的西漢時期。在和勝金店古墓群出土的其他乾屍對比之後,專家初步認為,乾屍生前可能是貴族,“從同一時期的乾屍出土遺物來看,當時的百姓死後多數都是用捲席埋葬,隨葬物也都是簡單的毛織品、皮製品。而只有商人或貴族在死後,才把屍體擺放在屍床上,並將生前穿戴的絲、絹、錦等高檔用品帶進棺槨。”徐東良分析。針對4具緊緊疊壓的古屍,部分現場人員推測,他們可能出自一個家庭。“乾屍墓穴空間很小,屍床也僅夠容納一個人,後人在進行多次埋葬時,只能將屍體疊壓在一起,後由於屍體腐朽等原因,疊壓的屍體就慢慢緊粘在了一起。”考古人員分析。(本報記者 王 瑟)
     (原標題:揭開華服之下的歷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voeijc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